俗話說“秋捂冬藏”,冬天一直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關鍵季節。中醫認為,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、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。在寒冷季節,更宜進行食補。這對改善營養狀況,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,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。那么女性應該從哪些方面注意,讓自己過一個既美麗又溫暖健康的冬天呢? 這個冬季,就從以下幾方面做起,健康養生。
冬季氣候寒冷,寒氣凝滯收引,易導致人體氣機、血運不暢,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。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,如中風、腦出血、心肌梗死等,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,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。所以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。
冬季,人體陽氣收藏,氣血趨向于里,皮膚致密,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,而經腎、膀胱的氣化,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,大部分化為水,下注膀胱成為尿液,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,易導致腎炎、遺尿、尿失禁、水腫等疾病。因此冬季養生要注意腎的養護。
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,寒冷還會誘發心肌梗死、中風的發生,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、風濕病、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。因此,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,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,備好急救藥品。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,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,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。
冬季女人養生注意事項:
一、穿著暖和 早睡早起
自古就有“秋防燥、冬防寒”的說法,冬季天氣寒冷,女生一定要注意防寒,一旦外寒侵入機體,經久不散,很多女性疾病大多都是因為冬季保養不當造成的。所以,進入冬季后,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,不可硬撐。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。冬季夜長,女生更不可過分熬夜。早睡早起,無論是對于皮膚的保養還是身體的健康都是有利的。
二、開窗通風 運動鍛煉
寒冷的冬季,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,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,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。因此不要過分依賴空調,注意經常開窗通風。同時,讓陽光照射進來,增加室氧氣的含量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冬季也要加強鍛煉,外出活動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,心情也會更好,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提高,對保持健康有益。
三、注意飲食 避寒就暖
寒冷的冬天,除了加強體育鍛煉、多穿衣服外,日常多吃些溫熱性的食物,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。生活中常見的御寒食物有:肉類、根莖類食物、辛辣食物、含碘高食物和含鐵食物。這些種類的食物對于補氣活血、祛風散寒、增加體溫都有顯著的功效,可以抵抗寒冷。
四、溫水刷牙 熱水泡腳
人的牙齒在35-36.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。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,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,甚至導致牙周炎、牙齦炎等病癥。因此寒冷的冬天用溫水含漱,有利牙齒健康。睡前用熱水泡腳,既解乏,又有助于睡眠。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,在熱水的浸泡下,舒筋活絡,加速血液循環,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
五、樂觀向上
冬季受氣候干燥等方面的影響,加之女性感情豐富,很容易“上火”,情緒也久易發生變化。因此,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,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,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,不要輕易生氣、發怒,以避免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。
冬季女人養生之道:
1、吃動物類的補品,如鹿茸、阿膠、羊肉等補氣補血的食物
民間俗語:“冬令進補,來春打虎”,雖說是戲謔之語,但也說明冬天進補的功效非常好。而中醫提出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,是說春夏之際,陽氣隨自然界的生發之勢外越而內虛,應食溫熱以補外越之陽氣;秋冬陽氣隨自然界斂藏之性內收而內盛,可以食用滋陰補益之品幫助填補陰精。所以,動物類補品在冬季食用最為適宜。比如花膠、海參、燕窩、紫河車、阿膠、羊肉等,都是有助補養身體的動物類補品。在冬天里,不妨適量增加這些補品的食療。
2、吃種子類、果實類的食品,如芝麻、核桃、腰果等
在冬天里,植物的枝葉多數凋零了,植物的營養只是保存在根部與果實中,所以,這個季節吃植物的根部和果實,正是“應時佳品”,同樣有助養氣養血。
中國民間的傳統食品“臘八粥”,就是用多種不同的果實與粥煮在一起吃,并且經常是在寒冷的臘月里食用。這也許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營養品。
3、沐足
冬天不宜做全背拔罐等排毒功效的保健方式,但沐足卻是很適合的。冬天的養生關鍵是避寒,而“寒從足生”,保持足部的溫暖才有助于身體溫暖。另外,足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要穴,沐足可以起補腎的功效。
預防冬季抑郁癥
心思細密的女孩子,因為冬天里寒冷凋零的環境,運動也較少,容易引起情緒的低落、煩躁,這也是臨床上常見的“冬季抑郁癥”。冬季抑郁癥多發于女性,特別是感性的女孩子。所以,女同胞們要注意主動調適自己的心情,保持心境的平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