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醫學作為祖國醫學寶庫的一顆璀璨明珠,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。 不用精密的檢測分析儀器和現代化的科技手段,就能把含有劇毒的水銀洗煉成無毒且具有奇特療效的藥物成分,這不能不說是古老藏藥制作工藝中的一個奇跡。
“水銀洗煉法”或“水銀加工”,藏語稱之為“佐珠欽莫”(坐臺)。這一方法已經正式成為中國首批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。水銀加工的實踐方法始見于公元8世紀藏醫藥祖師玉妥寧瑪云旦貢布編著的《四部醫典》中,后經歷代著名藏醫藥專家的實踐與傳承。西藏和平解放后,這一傳統的集大成者是已故的西藏著名藏醫學家措如次郎大師,他在實踐基礎上撰寫了《金屬藥物的加工與珍寶成藥的實踐》、《水銀洗煉法》等著作,使這一技藝在當代得到繼承和發揚。
什么是藏藥中的寶中寶?在藏醫心目中,所有名貴藏藥都離不開藥引子——坐臺。坐臺的珍貴,不僅在于原材料,更在于其傳統的炮制方法,自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幾近銷聲匿跡。
“坐臺”被雪域人民稱為藏藥中的寶中寶,是歷代名醫把珍貴的礦物質經過難度極大的特殊加工炮制后,煉制成無毒而具有奇特療效的甘露精華之王——“歐曲坐珠欽莫”,簡稱“坐臺”。“坐臺”目前是中、西醫都沒有的。經二千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,“坐臺”對腦溢血、風濕、痛風、高血壓及中毒癥等疑難雜癥有奇特的療效,而且無病服用具有滋補強身,增強人體五官功能和自身免疫力,還具有皮膚光澤,防止皺紋,延年益壽,抗衰老等特殊功效。“坐臺”與其他藥物合理配制,可以延長藥品的有效期,又能明顯提高原藥療效。西藏和平解放前,“坐臺”技術在全藏區僅為門孜康和藥王山醫學院極少數名醫掌握。西藏自治區藏院、藏藥廠在欽繞羅布大師指導下經多年挖掘和改進,深化了“坐臺”加工提練技術,并已獲國家專利。
在目前的藏藥系統中,西藏自治區藏藥廠作為中國藏藥生產廠家中最古老,比較優秀、規模大、生產品種最多、最齊全的藏藥生產企業,作為正宗藏藥的發祥地,作為國家中藥管理局指定的民族藥定點生產廠家,作為獲得“坐臺”專利的廠家,可生產350多個品種,已取得批準文號的有54個,其中有14個品種列入《國家基本藥物》目錄,有8個品種為“國家醫保目錄”品種,在國內外屢殊榮的拳頭產品“七十味珍珠丸”、“仁青常覺”等12個品種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。